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以下簡稱貝九)
也就是貝多芬親手完成的最後一個交響曲
(其實是有第十號,但只有零碎的底稿)
創新的構思和前瞻性成為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最偉大交響曲
日前成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的音樂作品
創新的地方有三點
1.第二、三樂章相反,原先的諧謔曲從第三樂章移到第二樂章,慢板為第三樂章
2.引入人聲到交響曲中
3.第四樂章,加入前三樂章的主題

然而今天由NTSO所演奏的貝九
指揮為邱君強
獨唱為陳美玲、陳珮琪、薛映東、廖聰文
合唱團為台北愛樂合唱團、台中市合唱團、台中室內合唱團、新世紀合唱團
實際演奏時間為19:33~20:45,全長72分鐘
整體速度來說算是偏快
第一樂章
第一次聽到現場,多少會臨時感十足的感覺
在詮譯上大致上較無特別之處

第二樂章開始
銅管樂器的聲音開始有出包現象
可能是真的難吹加上天氣又冷吧!
後面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不過弦樂器表現的十分優秀,部份樂段節奏明顯與平常聽的版本不同
可能是指揮自行改譜詮譯

第三樂章
有一段好像是銅管要合奏什麼的
那個聲音跟弦樂配的十分不好
弦樂器一樣表現的十分優美,不過跟WPO透明感不太一樣
大提琴的聲音還是比較混厚,不像WPO弦樂器一徹

第四樂章
bass的廖聰文開始唱的時候
明顯像是60、70年代的唱法
聲音處理的相當仔細又多
速度略慢
soprano的陳美玲加入後
只能說能聽到世界級的水準
沒什麼遺憾的了!跟前面的廖聰文一樣
保持60、70年代演唱的方式來處理獨音部份
十分好聽
倒是男高音的薛映東在獨唱的時候
音量略不足,可能是練習過度的吧!
跟其他三位比起來,音量算是最小的一個
且在定音鼓、雙簧管引入,男高音獨唱的片段
有一個明顯的怪地方,就是男高音太早唱了,那邊的譜也跟一般的譜不太一樣
四位獨唱者合唱時,幾乎聽不到他的聲音
合唱團的部份,像是最難的"星光"那段
(就是唱小小聲那邊)十分的清楚
該要有氣勢時也夠
最後結尾的時候,指揮採的方式比較像是
2000版阿巴多所指揮的感覺
沒有福特文格勒的極快暴力
也沒有拉圖的銅管音響全場
倒是略前面快的方式
畫下了一個句點
以上就是今天的聽完音樂會的感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ck747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